行前準備
赴法前要準備的其多,除簽證外,還有繁冗的出生證明等流程要跑,找租屋處也費了不少心力。開戶、辦理手機等相關生活打理跟其他文件流程也是在當地才能完成,都是必須由自己安頓好,且會花很多時間在處理。另外在被通知錄取後,便馬上開始惡補法文並利用網路上的資源先學習使用After Effect,且將電腦與軟體的介面先改為法文版,在操作軟體或上課時反應會比較快。若時間與經濟允許的話,可以提早一個月來法國先適應這裡的語言、天氣、物價與環境,也能先處理一些手續,就不會像我同時忙著學業和調整生活步調。
課程規劃
我就讀的學校是位於法國巴黎第20區的影像學校Gobelins,主修動態圖像設計(Graphiste Motion Designer),是為期一年的學程。班上同學30人,大多是通過兩年制的BTS(法國教育部頒發的高級技師證書文憑)後再來進修。我們學習的方式比較像是WORKSHOP,當學校派出專案給我們後,接著就會按照WORKSHOP的進度來幫我們安排課程內容。課表相當密集,週一至週五早上九點半至下午五點半,這一年會教授我們完整的動態圖像製作流程,包含故事發想、腳本、分鏡、音效、剪接等,以及最重要的兩個軟體After Effect與Cinema 4D的教學。而幫我們上課的講師也都是業界很資深的專業人員(像是有Motion Plus Design的創辦人),更可加快我們進入工作的狀態。
語言文化
班上同學幾乎都是法國人,老師亦用法語授課。先前有學一點法語的我,在全法語的專業課程大概只聽得懂30%,大多是靠老師講的關鍵字再趕緊Google,其他的一些細節都需要請教同學、或借同學的筆記才能了解課程內容。法文能力可能至少要B1-B2才比較能夠進入狀況。不過同學們大多都很友善,有不懂的地方也要勇敢詢問,同學與老師都很樂意幫助你。巴黎有些機構會提供語言學習的課程,但礙於時間與預算,我是在網路上找資源練習,希望這段時間法語能力可以再多進步以跟上同學的腳步。另外也發現課堂中若老師有簡報輔助,同學們大多是手寫或手繪來記錄,沒有人直接拿手機出來拍照,這點讓我反省自己是否太依賴手機,而忘了應該要內化,深刻體會到法國人多重視思考。
專案內容
這一年我們預計會有十個以上的專案,其中僅有三成是獨立製作,因為一部動畫大多需要分工來進行,學校相當重視團隊合作與互相學習,因此每次專案都會幫我們安排不同的組員來一起完成。目前開學的這一個月,已經有兩項正在進行。第一個專案是要為一首詩以隱喻的手法來拍攝短片,在小組的討論中,同學非常鼓勵我提出自己的想法,更重要的是自發性地學習。我們也被要求以專業的方式拍攝,包含器材上的使用與尋找正式的演員等,過程中相當有趣。而不論是上課或面對團隊合作的態度,班上的學習風氣與交流非常好,大家很積極且認真地投入專案,讓我覺得這樣的環境讓人進步得很快。此外,我們的專案多數是類似產官學合作,但對象可都來頭不小,像是我們接下來會幫奧塞美術館明年的一個特展做動態,大家也都相當期待。
正式拍攝影片前我們有三天的器材課,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練習到攝影與錄音等設備。
故事發想與分鏡圖繪製。
拍攝過程中主要有五個角色,分別是導演、助理、場記、攝影、設備(收音與燈光),老師要求我們拍攝的期間每個人都會輪流擔任這些角色,不能因為誰擅長做什麼就讓他只做這件事。雖然會花不少時間在交接、練習與適應,但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反而能讓大家互助學習。